從當前中國中央空調行業的市場結構分析可見,民用市場的精裝配套與家裝零售領域持續承壓,唯有工程項目市場保持增長韌性,成為維系行業穩定發展的核心支柱。值得關注的是,工程項目市場內部正經歷結構性分化:工業項目呈現強勁增長態勢,農副項目仍處于培育期,商業項目則顯露疲態,這種結構性演變正在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在商業地產需求萎縮與農副項目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工業項目已然成為暖通空調行業的戰略支點,亦是眾多制造企業與渠道商維持發展的關鍵基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這一數據印證了工業領域的持續活躍。對暖通空調行業而言,市場重心已從傳統商業領域轉向工業場景。但需清醒認識到,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板塊,同樣是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的主要領域,其能源消費量占全國總量約70%。在實現"雙碳"目標進程中,工業節能改造具有戰略意義——暖通空調系統作為工業能耗的核心組成部分,其能效提升直接關系到國家減排目標的達成。

2024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6%
來源:國家統計局
政策導向與產業需求形成雙重驅動。4月29日,工信部發布《2024年國家工業節能監察任務通知》,強調通過設備更新改造推動工業能效提升。七部委聯合印發的《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更將高效暖通設備納入重點支持范疇。這些政策為行業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某頭部企業開發的磁懸浮離心機組,在鋼鐵廠冷卻系統中實現能效提升38%;某外資品牌推出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使化工園區暖通設備綜合能耗下降26%。

政策引導,需求拉動
工業領域的特殊性對暖通系統提出更高要求。不同于民用場景,工業廠房需要適應復雜工況環境,對空氣凈化、溫濕度控制及系統穩定性具有嚴苛標準。尤其在高溫車間與連續生產場景中,暖通設備需具備7×24小時持續運行能力。這推動企業加快技術升級步伐:變頻驅動技術使設備節電率達40%,相變儲熱材料的應用有效應對負荷波動,物聯網監測系統實現故障預警準確率95%以上。

當前工業節能改造市場呈現三大特征:其一,政策驅動下項目需求呈現區域性差異,長三角、珠三角的制造業集群改造需求旺盛;其二,技術門檻持續提升,具備系統集成能力的企業市場份額擴大;其三,服務化轉型加速,從單一設備供應向"設計-施工-運維"全周期服務延伸。某工程服務商通過EPC模式承接的電子廠房改造項目,實現年度節能收益超800萬元,投資回收期縮短至3.2年。

工業既是各類設備的供給方,也是設備的需求方,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是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國是工業大國,隨著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工業領域對先進暖通空調系統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是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重點領域。
節能減碳,重任在肩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盡管整體工業市場可圈可點,且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工業項目對于高效設備需求的提升,以及參與企業數量的激增,都是現實且必須面對的問題。對于布局其中的相關企業而言,當下和未來比拼的一定是企業的綜合方案解決能力和更加先進的技術實力,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優化,顯然已重任在肩。
因為工業廠房的特殊性,與普通的建筑相比,有其專屬的功能性,暖通空調系統可以通過提高能效、改善空氣品質等方式,幫助工業企業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廢氣排放。所以,在選擇暖通空調系統的時候,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成為了首要考慮的因素。因此,越來越多的工業項目對于氣體凈化、空氣過濾和溫度控制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溫季節和惡劣環境下,工業項目需要更加穩定和高效的空調冷卻系統。所以,節能、高效設備的提升是暖通空調制造企業不得不提前考慮和布局的事情,如此才能擁有更長遠的未來。

好在,隨著暖通空調行業技術的不斷升級,不少制造企業已能夠開發出更具專業性和高效性的產品,以滿足工業項目對于空氣品質、能耗控制、環保規范等方面的需求。同時,部分制造廠家推出了更加智能化的暖通空調系統,可以實現智能化的溫度控制和能源管理,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還可以降低運行成本和維護費用,更加適用于工業項目的需求。
總之,可以預見,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高能效、低能耗的暖通空調系統在工業項目市場中的需求將會不斷增長。而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政策支持的不斷加強,高效的暖通空調系統也將會擁有更加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