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北方地區已經開始慢慢進入集中供暖的狀態了,一輪又一輪的供暖通知撒向大眾視野。然而你是否知道這個時候南方也在“集中供暖”!
若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南方最近的天氣,你覺得是什么?悶熱?烈日炎炎、驕陽似火?還是汗如雨下?最近有不少網友就調侃說:“南方現在是‘集中供暖’了。”
冬季的期望總在相對的時間兌現,當下季節,南方都在“集中供暖”,然而真正到了冬季時,又濕又冷的天,卻又帶足了魔法傷害,冰冷而刺骨。
南方人冬天回到家:穿,穿,穿,喝熱水。北方人冬天回到家:脫,脫,脫,露大腿。
北緯33度附近的 “秦嶺-淮河”一線劃分了我國的南北大地,也在上世紀50年代成為了集中供暖分界線。近年來,南方小伙伴“冬天冷、求暖氣”的呼聲一直存在,成為每年一吵的國民話題,也在今年的兩會上再次引發了關注。
代表、委員關注南方冬季“取暖靠抖”
此前,“政協委員談南方供暖需求問題”也曾成為熱搜話題。
“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不斷提升,南方也有冬季供暖需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建議,從規劃和產業政策層面支持南方地區實施區域集中供能,從區域集中供能的試點示范區域逐步擴大覆蓋范圍。
“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手夠不到的地方都是他鄉,上個廁所都是出差到遙遠的邊疆。”央視名嘴朱廣權的一段話刻畫出了南方小伙伴艱難過冬的心情,“集中供暖”也成為了不少南方人的需求和期待。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也關注到這一點,他提出了加快發展我國南方百城供暖市場的建議——南方百城是指我國淮河以南到長江沿線的“夏熱冬冷”地區,包括上海、重慶、武漢等101個城市。
委員和代表的關注也再次激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粗略梳理,大家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
焦點一:自己開空調不香嗎?
在冬天。南方人說:今天3℃好冷啊。黑龍江人聽了哈哈大笑:我們這零下30℃。南方人:我說的是室內……南方冬天的冷,叫做室內比室外冷。在南方的冬天,不管你是都市麗人還是霸道總裁,回家全都變成“賣火柴的小女孩”。正如有的網友調侃:有的人表面看起來文質彬彬、衣冠楚楚,但在沒人的時候,還是要把手放在屁股底下取暖。
在冬天,空調因為其隨開隨關、制熱快且家家戶戶基本都有,成為了目前南方取暖的主要方式。根據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的數據,該市主要有三種供熱形式,其中集中供熱占比11%,燃氣鍋爐等占比12%,而空調的占比則超過70%。空調取暖如此普及,為什么這么多人還要呼喚暖氣呢?
“空調效果不好啊,只有附近幾立方熱,一出那個范圍就沒用了。”空調取暖的問題,首先在于不均勻。有網友調侃:“出風口以下22℃,挪個屁股21℃,走兩步,20℃、18℃、15℃、20℃……不吹暈了那是我身體好。”
“空調吹著也不舒服,我以前一直以為空調制暖和暖氣差不多,都這么悶,直到我去北方讀書才知道暖氣有多好。”不夠舒適也是空調的一大缺點。空調的暖風會使得環境干燥,空氣的不流通也會讓人感覺悶熱。
相對而言,暖氣片以對流為主,熱空氣喜歡向上跑,熱量從暖氣片周圍散發到高處,然后向下,再加上溫差下空氣的流動,能讓空氣自己循環起來。至于熱源均勻地鋪在地板上、均勻地向上輻射的地暖,自然是更舒服的。
焦點二:所有南方地區都需要供暖嗎?
“湖南可以冷到你一天上一次廁所。”“人在合肥,南方供暖什么時候能安排一下啊,冬天我真的瑟瑟發抖了,鍵盤都老按錯。”“沒必要,江南地區冬季真正冷了也就一個來月,一出太陽氣溫升到十來度。”“冷的時候希望擁有,但是真的冷起來沒幾天……在福建。”
通過網友們的討論不難看出,雖然都被劃為“南方人”,但對供暖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有網友總結道,真正的南方冷的時間并不長,就是那些地理上劃分在南方,但實際靠中部地區的地方,冬天冷難受。
“南方室內外溫差比北方小,不同住戶之間供暖需求差異大。”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曾對媒體表示,如果統一集中供暖,有些房間可能會過熱,讓人感覺不舒服,這是北方供暖宜集中、南方宜分散的主要技術原因。
根據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的調研報告,真正有供暖需要的是國家劃定的“夏熱冬冷”地區,包括上海、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四川等。這些省份冬季室溫遠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熱時的室內溫度。
“我在武漢,家里自己安裝的地暖,特別舒服。北方集體供暖也是需要按照房子平米數出錢的,也不便宜,集體供暖還不能不交,我覺得自己家里安比較實惠。”有網友表示。
對于供暖地域問題,周洪宇建議采取先試點、分步走,逐步實施策略,第一階段考慮中東部省會和重點城市,優先拓展上海、南京、杭州、武漢、合肥、長沙等大中城市供暖市場。第二階段考慮西部省會和重點城市,向重慶、成都、貴陽等城市拓展。最后覆蓋其他地級市和重點縣域。
焦點三:空氣污染怎么辦?
“冬季降點電費、降點燃氣費,自己開空調、安地暖就挨過去了,我寧可要新鮮空氣!”擔心集中供暖造成空氣污染,也是部分網友反對南方集中供暖的主要原因。
早在2013年,住建部曾經這樣算過一筆賬:如果南方夏熱冬冷地區采取北方傳統的全空間連續集中供暖方式,能耗每年將會增加約2600萬噸標準煤;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約730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將增加約5.2萬噸,煙塵排放量將增加約1.2萬噸。
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清潔供暖”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話題。總體分析,南方地區地表江河水蘊藏著豐富的低品位熱能,有規模化利用的資源條件,適于推廣水源熱泵集中供熱,使之成為南方新建城區冬季供熱的主力,天然氣、電力供暖作為補充,形成“多能互補”的清潔供能體系,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而熱泵兩聯供系統作為當下南方采暖市場最為火爆的產品,目前也已經在行業內掀起了一整暖意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