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從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獲悉,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13部門發布了《關于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的通知。該措施的發布,旨在補齊家電市場短板弱項,打通家電消費堵點,滿足人民群眾對低碳、綠色、智能、時尚家電消費升級需求,拉動家電及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開展新一輪全國性“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活動
作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促進家電消費,不僅是積極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也是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的必然之舉。《若干措施》是專門家電行業提出,共包含九大措施,涉及“以舊換新”、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家電租賃、售后服務、廢舊家電回收等家電全產業鏈各環節。該措施的發布,也是被吹風了多次的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新政策有了實質性落點。
2022年上半年經濟總體承壓,加之疫情影響以及消費信心下降,家電產業增速放緩。對此,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執行理事長姜風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出臺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的政策措施,既說明國家對拉動家電消費的重視,也有助于有提振當前市場的信心、企業信心和消費信心,對于下半年家電消費市場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傳統家電行業由增量市場轉入存量市場,家電產品消費進入了以更新需求為主的時代。因此,如今無論家電渠道商,還是家電品牌企業,都開始圍繞舊家電進行布局。其中,以“收舊”拉動“售新”,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立足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聚焦廣大群眾家電更新換代需求,《若干措施》提出,開展全國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發揮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電商平臺和家電生產、流通、回收企業等各方面作用,通過政府支持、企業促銷等方式,全面促進智能冰箱洗衣機空調、超高清電視、手機以及智慧廚衛、智能安防、智能辦公、智慧康養等綠色智能家電消費。
與此同時,此次還重點提及了綠色智能家電下鄉。《若干措施》提出,推進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各地可統籌用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等相關資金,積極引導企業以縣城、鄉鎮為重點,改造提升家電銷售網絡、倉儲配送中心、售后維修和家電回收等服務網點。鼓勵家電生產和流通企業開發適應農村市場特點和老年人消費需求的綠色智能家電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產品給予相關政策支持。
對比上一輪全國性的“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政策,《若干措施》中最大的不同,當屬所包含的家電品類范圍不同。此次強調的是綠色智能家電,這符合家電產業升級的趨勢特點。目前,中國家庭家電保有量較高,促進存量市場消費,需要通過更高端、優質的產品拉動。與此同時,在國家的號召下,“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全行業的共識,家電行業作為節能減排改革的關鍵節點,也全力投入到目標之中。其中,眾多企業圍繞“節能減排”目標革新技術,推動節能型、綠色型產品升級換代。
另一個不同,則體現在政策補貼方面。《若干措施》并未明確補貼措施,而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資金渠道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產品給予相關政策支持。
這與經濟大環境不同息息相關。上一輪政策實施時,中國經濟處于大幅度下行階段,國家亟需提振內需以刺激經濟,因而采取了以資金補貼為主的大范圍經濟刺激政策,補貼形式采取中央與地方財政共同承擔,其中中央財政承擔比例在80%以上。雖然通過補貼刺激,中國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的家電普及率快速提升,同時帶動了家電企業營收的快速增長,但政策執行過程中,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在政策的刺激下,對家電市場造成了透支,造成補貼政策結束后,家電產業迎來一段長時間的調整期。此次政策的倡導和落地更多落到地方政府身上,消費刺激政策的落實仍將以地方實際市場需求和當地政府的財政狀況為準。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量力而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策刺激導致家電消費透支的現象,以實現促進消費的長尾效應。
值得關注的,《若干措施》提出,實施家電以舊換新和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但不得設置不合理和歧視性的準入退出條件,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讓政策的紅利惠及更多的企業和群眾。
完善綠色產品認證,推動智能家電互聯互通
在以綠色智能產品為促銷費支點的背景下,加大產品供給側改革,推動綠色智能家電的認證,為政策順利推進,為消費者選擇高質量、可靠的綠色智能產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此,《若干措施》指出,要優化綠色智能家電供給。在綠色家電方面,要完善綠色家電評價標準,推行綠色家電、智能家電、物聯網等高端品質認證,為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提供指引。在2022年7月22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司長劉衛軍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的決策部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斷完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對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手機等家電產品開展綠色產品認證。目前,共頒發家電類綠色產品認證證書1.5萬張,涉及企業1300多家,獲得綠色認證的產品就意味著在全生命周期內具有資源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低、低毒少害、易回收處理和再利用、健康安全和質量品質高等特征。
在智能家電方面,要推進智能家電產品及插頭、充電器、遙控器等配件標準開放融合、相互兼容、互聯互通。
智能化,不僅是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內在需求,也已經成為家電企業贏得未來競爭的關鍵所在,更是驅動中國家電行業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其中,互聯互通已經成為如今智能家居市場的剛性需求,而跨品牌、跨產業互聯互通已箭在弦上。為此,自2015年起,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就開始對跨品牌的互聯互通進行探索,牽頭組建了智能家電互聯互通工作組,旨在探索一條跨品牌、跨品種智能系統互聯互通的可行性道路。目前,工作中不僅形成了一套可使用不同家電廠商智能系統實現互聯互通的可行性方案,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和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更是展開了合作,攜手發布了首項雙編號聯合標準:t/ccsa 328- 2021,t/cheaa 0019-2021《智能家居系統跨平臺接入與身份驗證技術要求》。
與此同時,在優化綠色智能家電供給方面,《若干措施》還提出,要深入實施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推廣互聯網智能家電全場景應用;鼓勵發展反向定制(c2m)、個性化設計、柔性化生產和智能制造;要用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重要平臺,便利國際優質家電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拓展消費場景,提升售后服務體驗
與上一輪家電補貼政策主要關注需求端不同,此輪家電促消費政策的覆蓋更加全面,將家電供需作為“一盤棋”來拉通。作為家電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銷售過程和售后服務的體驗,也被重點提及。
《若干措施》提出,要拓展消費場景提升消費體驗。具體來看,包括統籌舉辦家電消費季、家電網購節等各類消費促進活動;推動實體商業與電商平臺全渠道融合,開展家電新品首發首秀體驗活動,打造沉浸式、體驗式、一站式家電消費新場景;開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綠色商場示范創建,擴大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提升綠色智能家電消費體驗;組織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等開展家電更新消費公益宣傳行動,普及超期使用家電危害知識,傳播綠色智能、安全健康的消費理念。
同時,要實施家電售后服務提升行動。中國政府網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首先,要推進全鏈條服務標準化。加快構建家電配送、安裝、維修服務標準體系,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建立健全技術服務、質量要求、服務評價等標準規范,組織各類從業人員開展技能培訓,推動服務流程標準化、服務人員專業化、服務享受便利化,全面提升家電售后全鏈條服務水平。
其次,培育售后服務領跑企業。支持有條件的售后服務企業通過網點加盟、協議合作、平臺入駐等方式,整合家電服務網點、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等各類資源。發揮集約優勢、創建服務品牌,贏得百姓口碑。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制定落實售后服務領跑者計劃,培育一批品牌化、平臺化、數字化家電服務龍頭企業。從企業規模、業務量、服務滿意度、投訴率等方面進行評價,實施動態管理,打造一批家電售后服務“主力軍”。
第三,推動售后維修服務進社區、進商場、進平臺。引導家電生產、銷售服務企業加強與社區的合作,共同推出社區家電管家服務等特色服務項目。鼓勵家電銷售企業設立店內便民服務維修,提供小家電維修、家電安裝咨詢服務,推廣家電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售后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用戶服務需求快速響應機制,全面提升售后服務智能化水平。
第四,培育家電領域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引導家電生產、銷售企業繼續深化供應鏈創新與應用,通過開展智慧生產制造、發展綠色供應鏈,建設敏捷供應鏈,提升家電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好的家電消費體驗。
家電售后服務作為提升家電消費體驗、強化全鏈條服務保障的重要環節,是家電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企業塑造品牌、實現市場差異化競爭、構建品牌增值內涵的重要手段。毫無疑問,新時代下,做好品質服務,已成為各家電企業決勝終端的關鍵環節之一。此次政策的實施,必將推動中國家電企業在服務上的創新和再造,或將進一步加速家電企業從制造商想服務商轉型。
打通全生命周期,推進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消費和貿易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數據顯示,中國家電保有量已超過21億臺,部分家庭正在使用的家電產品,是在2009年至2013年間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等消費刺激活動時購買的。據估算,2022年預計淘汰廢舊家電超過2億臺。因此,廢舊家電回收,是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若干措施》指出,要加強廢舊家電回收利用。推動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依托產品銷售維修服務網絡,通過自建或合作共建等方式,構建廢舊家電逆向回收體系。各地要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強化政策保障,支持家電回收網點、綠色分揀中心建設。
近兩年,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正在大力推進。2022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進一步推進家電回收目標責任制的落實。海爾、格力、tcl、長虹、美的、海信是首批自愿申報參與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6家企業。
5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2年參加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企業目標回收量,海爾、格力、tcl、長虹、美的、海信6家企業申報的“四機”(電視機、冰箱、空調、洗衣機)規范回收目標分別為600萬臺、512萬臺、441萬臺、85萬臺、40萬臺和18萬臺合計目標回收量為1696萬臺。雖然與每年超過2億臺的理論報廢量相比,這一數值并不算高,但依然標志著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邁入了實踐的新階段,也推動著廢舊家電回收行業站上風口。
“在‘雙碳’戰略下,要求家電制造企業直接參與到廢舊家電回收和拆解的過程中,非常有必要。”姜風指出,要想實現“碳中和”目標,企業要全鏈條生態切入,打通產品全生命周期,從產品綠色設計,到生產、銷售,再到回收、拆解,實現產品全鏈條綠色發展,提升工業綠色發展能力。
除上述措施外,《若干措施》還提出,要鼓勵基本裝修交房和家電租賃,優化綠色智能家電供給,加強基礎設施支撐,并提出要落實財稅金融政策。
總體來看,此次政策注重用市場化、可持續辦法擴大消費,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切實保障公平競爭。相信此次政策實施,將促進家電消費持續恢復,推動家電產業良性健康發展,對于中國促內需、穩就業,實現經濟穩健增長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綠色、高效、節能、智能的品質型家電也將迎來利好,有望得到進一步普及。